首页 > 中医词典 > 正文
什么是湿毒疮?湿毒疮是什么意思?

湿毒疮

病名。疮疡发于下肢而黄水淋漓之病证。出《外科启玄》卷八。亦名下注疮。其病多因风湿热客于肌肤郁结蕴滞所致。以发于小腿足踝等为多见。急性者症见初起患部皮肤潮红,继起丘疹、水泡,搔痒,破后黄水淋漓,浸淫成片,常对称发生,属湿热偏重型;而慢性者则多伴有血虚,症见皮肤肥厚粗糙,脱屑,搔痒无度,病程迁延,属血虚风燥型。治宜审因辨证。属急性者宜清热利湿,可内服萆薢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外用黄柏或野菊、蒲公英煎汤等待冷湿敷,渗水减少后用三黄洗剂或青黛散敷贴。属慢性则养血祛风,可内服当归饮子或除湿胃苓汤,外用青黛膏加铜绿外搽;亦可用苦参汤药浴。相当于下肢湿疹。

关键标签(点击可获取更多内容)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做学习和参考! 身体不适时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发表评论

评论审核后公开。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