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本症,分经症和府症两大类,那么当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府的时候,就可以出现太阳的府症,府症有可以分气分和血分两大类,那么气分不利的叫太阳蓄水症,血分不和的叫太阳虚血症,只不过我们的五版教材,把太阳府症蓄水和虚血编入到太阳辨证范畴,所以我今天把它当作太阳本症提前来学习它。
我们现在打开讲义,65页,看原文的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这一条它的目的本来是讲太阳蓄水症的正治,但是太阳蓄水症有一个主症是口渴,所以它在这一条得前半条首先提出了胃中精液不足得口渴,来和太阳蓄水症得口渴相鉴别,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这就容易伤津液,那么是伤那个脏腑得津液,这主要和人体的宿体体质有关,如果宿体是胃阴虚的,那就容易伤胃家的津液,如果宿体是肺阴虚,那就容易伤肺的津液,对于这也条来说,出现了胃中干,胃中阴液不足,就会导致虚火内升,虚火上扰,就会出现烦躁不得眠,对于人体来说,内有所缺,必外有所求,体内缺少什么,它就要在外界索取什么,这叫内有所缺,必外有所求,其实,好多动物也是这样,内有所缺,必外有所求,那么津液不足了,缺水了,它就要喝水,肚子饿了,缺少能量了,它就要吃饭,这是动物的一个生存本能。
所以,我们现看第71条,胃中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那么,胃中津液不足,人的本能就是要喝水,这个时候喝水,仲景采取了饮水疗法,少少与饮之,什么叫少少与饮之,少少就是渐渐的慢慢的,每次给他喝少量的温水,千万不要一次给他喝大量的冷饮,为什么?因为胃中津液不足的时候,胃的机能地下,你如果一次喝大量的冷饮,它就会导致伤水,就会导致水平中焦,水平胃脘,所以不可以一次给他喝大量的冷水,你看农村在养牲口的时候,牵着牲口干活去了,走之前总要,从井水里打一桶水,晒上半天,等骡马回来喝温水,如果有时候没有晒的话,骡马回来又热又渴,喝水的时候,农民常常在水面上撒上一层小麦皮,让驴和马喝的时候一边吹着一边喝,不能喝得太快,喝的太快,农村的人都知道会伤水,所以我们这里的饮水疗法,其实我们在临床上也是,对一个胃中津液不足的人,你给他喝水的时候,千万不要让他喝大量的冰水,大量的冷饮,我们现在有许多中学生,有时候找我看病,我说小小孩胃的机能应该很好,为什么闹这个毛病呢?一放学,渴,到冰箱里抓上冷饮就灌下去了,这是最伤胃的一件事情了,所以我讲这一条,之所以用了这么多话,讲到了人的本能欲望,内有所缺,必外有所求,讲到了饮水疗法,张仲景提倡的少少与饮之,就是特别强调在胃阴不足,胃中津液缺乏的时候,这个饮水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令胃气和则愈,胃中的津液恢复了,胃气就调和了,当然这个病,如果胃中津液缺乏比较严重,胃也有热的话,你当然也可以用轻微热,生胃津的方法一些方剂来治疗,那么下面讲到的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这才是太阳蓄水症的主症和治法,那么这个脉浮是外有表邪,正气抗邪于表,气血浮顺于外,所以才有脉浮,那么这个小便不利,从症状上来看,不是尿道涩痛,不是小便点滴不畅,而是尿少,他就是尿少,他是怎么回事呢?他是邪入膀胱,膀胱气化不利的表现,邪入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排除废水的功能发生了障碍,所以出现了小便不利,小便少,就是尿少,微热,是表邪未解,消渴,这里所说的消渴,是指的口渴,多饮,饮不解渴的症状,消耗了大量的水,口渴还不能缓解,所以把它叫消渴病,后世有一个消渴病,我们今天笼统地说它是指糖尿病,严格的说,消渴病,除了糖尿病以外尿崩症也可以归属于消渴病的范畴,神经性多饮多尿病也可以归属于消渴病的范畴,所以消渴病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我们这里说的消渴它是一个症状,这个症状的特征是口渴,多饮,饮不解渴,消耗了大量的水,而口渴仍然不解,是指的这么一个症状,那么这个症状的病机,在这里是什么呢?他是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化生,同时津液不能输布上乘,这就使我们回忆起,我们在讲太阴概说的时候,讲到膀胱功能的时候,我们谈到,膀胱有司气化的作用,那么膀胱司气化它主要表现在,在生理功能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肾阳的温煦作用下通过气化化生太阳的阳气,这个阳气通过三焦和太阳膀胱经脉向体表输布,输布到体表以后起到温养体表,管理汗孔开合调节体温和防御外邪的作用,所以体表的阳气是太阳所覆布的,是太阳所主管的,所以我们说太阳主表,那么外来的风寒邪气伤了太阳的表阳,我们把它叫做太阳病,确切地说把它叫做太阳表症。
前面这一段,我们把太阳表症的症状都已经讲完了,现在我们讲到了太阳膀胱府的气化功能的第二个方面,一个是排除废水,一个是化生津液,使津液舒布上乘,而膀胱府症、太阳蓄水症正是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司,在水液代谢方面失调的一组症候,小便不利是气化功能失司,废水排除发生了障碍的表现,消渴是膀胱气化失司津液不能化生,津液不能舒布上乘的一种表现,治疗用五苓散外舒内利,表里两解,外舒是舒解表邪,舒解表邪,外舒内利,表里两解,看这个方子大家是非常熟悉的,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朮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半两是多少,半两是十二铢,从剂量比例来看,这个泽泻一两六铢就是我们都把它换算成铢,就是三十铢,所以泽泻最大量是三十,猪苓是十八,白朮是十八,茯苓是十八,桂枝是十二,所以泽泻量最多,桂枝量最少,其它三个药剂量居中,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白是什么?你查周礼,他有注,说稻曰白,在汉代,人们一说白,在一般情况下,就是指的稻米,白饮就是稻米汤,实际上我们做米饭的时候,大的食堂,他做米饭先把大米放在锅里煮一煮,煮到七成还是六成熟的时候,把大米捞出来放到笼屉上再蒸,这种米是比较松散的,然后再卖饭的时候非常好舀,大的食堂都这把做,我们家里当然不这样做了,所以把大米煮到七八成熟之后往后一捞,剩的这个米汤就叫白米汤,这就叫白饮,那么我们今天实际上就用白米粥的那个清汤就可以了,用白饮和,服方寸匕,所谓方寸匕,我们刚才说过了,是边长一寸的正方形的小药勺,这个药勺是平的,边长一寸的正方形的小药勺,它没有深度,它就是个平的,这个是一寸,一寸是2.3厘米,取这个五苓散,取起来晃一晃不再掉了,就这么多,这个五苓散为什么要用白饮和服,有的注家说为了保卫气,和桂枝汤方后和热粥的意义是一样的,实际上这么一点米汤你说能保多少卫气,主要的目的是把干燥的药材调成糊状以后便于吞服,大家要是不信的化,比如说这个干燥的药材你放到嘴里头再拿杯子喝水,你送不下去,你别说拿药散,你回去拿奶粉,你放到嘴里头,然后你拿杯子放到嘴里送一送看一看,所以这种干燥的散剂直接放到嘴里头是很难拿水冲服的,只有调成糊状才便于吞咽,因此说这里用白饮和服方寸匕主要的目的是便于吞咽,一天吃三次,你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吃了五苓散以后,如法将息。要多喝一些热水,五苓散既有发汗的作用,又有利尿的效果,所以外舒内利,表里两解,如法将息。象桂枝汤方后所说的那样来调养,五苓散这张方子,在临床上是是一个促进膀胱气化利尿的一个很好的方子,那么我们也是经常用到的,五苓散方证下面还有若干条文,我们没有谈完,等谈完以后我们在给这个方证做小节,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大家好,我们来谈五苓散的适应证,也就是太阳蓄水证的原文。我们现在打开讲义第66页,看原文的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这是太阳表证。发汗后,也许是汗不得法,余邪未尽,导致了邪气循经入里,影响了膀胱的气化,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输布上承,因此出现了烦渴。因为它口渴,上面津液缺乏,所以它就相应的就出现了心烦,同时脉浮而数,这是表邪没有完全解除的表现,外有表邪,内有蓄水,因此用五苓散来治疗。
下面看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太阳中风证有发热,到了六七天没有好,出现了心烦这样的里证,“有表里证”。表证就是太阳表证,它的临床表现有前面的发热。里证呢?除了刚才提到的烦之外,还有“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之所以有渴欲饮水的这种里证,是因为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化生,津液不能输布上承。口渴就要喝水,但是这里有个什么特点呢?喝完水就吐水,仲景把这个证候叫作“水逆”。命名它为水逆,从病机来说,是水邪上逆,因为下窍不利小便少,水邪上逆,使胃气上逆,结果导致了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这个证候是因为水结所引起的,因此把它叫作水逆。
另外,从临床来看,这个证候呢,它是喝水时吐水,吃饭它不吐饭。正因为它是喝水吐水,所以从证状来说,也把它叫作水逆。这是五苓散证水邪上逆的时候,可以出现的一个临床表现,可以出现的一个症状。外有表邪,内有蓄水,所以治疗用五苓散,外疏内利,这也是非常好理解的。
下面看73条和127条。73条说“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127条说,“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这两条原文,如果我们不通读《伤寒论》不了解茯苓甘草汤证的话,那么就不知道它这是怎么回事。什么汗出而渴的用五苓散,不渴的用茯苓甘草汤,什么小便利的是喝水多,心下悸,小便少的是苦里急。所以不大容易理解。
为了使大家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两条原文,我们再引进一个新的病证,叫作胃蓄水停证。这具胃蓄水停证,是由于胃气虚,水停胃中,这是它的病机。它的成因是饮水过多,饮水过多所造成的。在什么情况下,饮水过多呢,是在患太阳表证期间。我们说人得了表证,得了感冒,适当多喝一些水,利于体内毒素的排泄,这是有好处的。但是什么东西都不能过头。本来得了太阳表证以后,正气抗邪于表,里气就相对的不足。这个时候,如果饮水太多,胃不能够很好地受纳和转输的话,就可能导致水停胃脘,成因就是这样。这也是127条所说,“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这是喝水太多所造成的。那么它的主证是什么?一个是心下悸,这是水停胃脘以后,水停胃中以后,胃阳,胃中的阳气,和水邪相搏的一种表现。胃脘部悸动不宁。我曾经遇到过这种病人,她就主诉她的胃这个地方跳,实际上呢,和心的跳动节律是一样的,是腹主动脉的搏动,或是心搏的传导。可是平常情况下,她就没有这个感觉,当她胃中有停水的时候,她就有这个感觉。我觉得好象是,胃中有水液潴留以后,它对腹主动脉的搏动对心脏的搏动,传导的敏感性增强的一种表现,但是谁也没有这么说过,我这么说只是供大家参考。这就是心下悸,我们在传统上解释,是胃阳和水邪相搏的一种表现。另外,这个病人常常有主诉,说:“大夫,我这个胃啊,好象是塑料口袋中装着半口袋水,我走路的时候一颠动,胃里咣当咣当响,坐汽车的时候,我要是坐在汽车的后面,汽车过一个坎儿,一咕隆(颠簸一下),我胃里也咣当咣当”。这就象我们刚吃了饭,喝了好多好多汤有时候下个台阶,胃里咣当咣当,我们正常的人呢,很快这种声音就消失了。而这种病人呢,胃脘部常常有振水声。我们就把这种咣当咣当响,如囊裹水的这种症状,叫上腹部有振水声。
水停胃脘,水阻中阳,还可以出现手足厥冷。心下悸是一个症状,手足厥冷又是一个症状。造成水足厥冷的病机是水阻中阳,使阳气不能外达。下焦蓄水是停水,中焦蓄水也是停水。因此,张仲景就要把中焦停水和下焦停水相鉴别。我们把鉴别写在这儿。和下焦蓄水相鉴别的话,第一个是口不渴,这是中焦停水的一个表现。它为什么口不渴呢,它没有影响到膀胱的氧化机能,膀胱仍然可以气化,仍然可以使津液输布上承,所以它口不渴。而这种病人不仅口不渴,他常常因为胃里有水,他不敢喝水。说大夫啊,我喝了以后,胃里头更胀得厉害,胃里头水就更多了,他不敢喝水。所以“口不渴”在这里,是鉴别水停下焦,还是水停中焦的一个鉴别诊断。鉴别症状还有一个“小便利”,这个小便利就是小便正常,并不是小便清长。因为水停中焦胃脘,它也没有影响到膀胱的气化机能,膀胱气化机能是正常的,所以体内代谢的废水的排除功能是正常的,因此小便也是正常的。
这样的一个证候,用什么方子来治疗呢,用茯苓甘草汤。现在我们看茯苓甘草汤的药物组成,茯苓甘草汤,有温中化饮,通阳利水的功效。它的药物组成就在第67页,有苓、桂、姜、甘四个药。苓桂姜甘汤有温胃化饮的功效,其中生姜用量,是这个方子里头最多的。生姜是一个温胃的,化饮的,消水的药,后世呢,五皮饮里头,有生姜皮,有姜皮。今天,我们的药房生姜和姜皮,都不分开了。生姜在这里,用它的作用主要是温胃化饮消水,桂枝和甘草相配,是辛甘化阳的,主要是温通心阳。因为心阳不足的时候,可以导致水邪的内生。茯苓这个药健脾利水,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茯苓和桂枝相配,可以畅达三焦,促进气化,畅三焦,促气化,增强利水的功效。茯苓甘草汤由苓、桂、姜、甘组成,它是苓桂剂,这一群方子里头的一个方。苓桂剂我们下面讲水气病的时候,会专门提到,到时候我们会和苓桂姜甘汤相联系、相鉴别。
那么现在,我们再读73条和127条,看看能不能读懂,“伤寒,汗出而渴者”,汗出是外有中风,风邪袭表,口渴是里有蓄水,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输布上承。“五苓散主之”,当然要用五苓散了,这是讲的下焦停水。“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那是指的如果水停胃脘的话,就不会见到口渴,寻就用苓桂姜甘汤,也就是茯苓甘草汤来治疗,现在我们读这条原文就读懂了。
127条,“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在串太阳表证期间,喝水太多,来不及气化,如果体内是胃气平时就虚,在患太阳表证的时候正气抗邪于表,胃气更虚,喝水太多,就可能水停在中焦,造成了水停胃脘、水停中焦的证候。如果在患太阳表证期间,膀胱气化的机能比较低下,喝水太多,就可能造成水停膀胱的表现。所以这里的饮水多,既是中焦停水的成因,也是膀胱蓄水的成因之一。如果属于小便利的,那是中焦停水,而不是下焦停水,所以必心下悸。因为是中焦停水,胃阳和水邪相搏,所以就会出现心下悸动不宁。如果是小便少的,那就是患太阳表证期间喝水太多,导致了膀胱来不及气化,水停在下焦,进一步影响了膀胱气化功能。膀胱气化不利,就造成了小便不利,小便少。所以我说太阳蓄水证的小便不利是指的什么呢?是指的小便少,尿少,就是这一条直接提出来的,“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水蓄下焦,使下焦的气机不畅,所以有少腹苦里急的感觉。什么叫苦里急呢,少腹部拘急,不舒服,拘急不适而感到痛苦。这是因为水停下焦,阻滞下焦气机,下焦气机壅滞的一种表现。
涉及到太阳蓄水证,还有一条条文,请大家打开讲义第86页,看原文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本就是原来,原来用过下法,结果出现了心下胀满、堵塞不通的这样一个自觉症状,这个自觉症状就叫心下痞。心下胀满,堵塞不通,这样的症状就叫心下痞。出现心下痞,按照常规就应当用泻心汤来治疗。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它们的适应证的主证,都是心下痞。可是用了泻心汤以后,心下痞的症状不能缓解,“痞不解”。这就要进一步寻求,这个心下痞的根本病机是什么。要想寻求它的根本病机的话,那你就应当去看一看,它还有一些什么症状表现,“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这正是膀胱气化不利、下焦蓄水的两组症状都表现出来了。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输布上承,所以上面有口渴,口燥。口渴,口燥,津液缺乏,所以就有心烦,下面排除废水的功能发生了障碍,所以它有小便不利,有小便少。水蓄下焦怎么造成了心下痞,那就是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结果就导致了心下痞。后世医家,有人把这种心下痞叫作“水痞”,是因为水邪上逆所造成的心下痞。
前面在讲74条的时候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那个叫水逆证。我们在讲156条的时候,谈到了五苓散证中有心下痞,是因为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所造成的,把它叫作水痞。这两个证候不要混淆,它都是五苓散的适应证。这样的话,我们把涉及到五苓散的适应证的主要原文就谈完了,当然后面,象霍乱病篇,也会提到五苓散的适应证,那是用五苓散来治疗呕吐和下利的,我们后面再谈。我们现在对五苓散证做一个小结,也就是对太阳蓄水证做一个小结。
太阳蓄水证的成因可以有两个,一个是太阳表证,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腑,经脉和脏腑是紧密联系的。而经脉呢,又是生理信息、病理信息的通道。《黄帝内经》说,“经脉有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决死生,处百病”的功效,所以无论是在生理功能上,还是中医在诊断治疗上,都是离不开经脉的。经脉是既是生理信息,阴阳气血,运行的通道,也邪气传播的通道。当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腑的时候,这样就使膀胱气化失司,这是它的成因的第一点。
第二种情况,是在患太阳表证期间,膀胱气化机能低下的情况下,饮水过多,不及气化,或者说不能气化,水液内留,阻遏膀胱气化机能。也就是说,膀胱蓄水证,可以是因为外邪直接入膀胱,也可以是因为在外感病期间,喝水太多水邪停滞以后,反过来又阻遏了膀胱的气化,不管哪一个原因,最后所造成的结果,都是膀胱气化不利。
下面我们就谈它的主证了。膀胱气化不利出现了两组症状。一组是津液不能输布上承,它就出现了口渴、消渴、烦渴、渴欲饮水。我们把《伤寒论》原文中,所涉及到口渴的症状都归纳在这里,是想让大家知道,太阳膀胱蓄水证口渴的症状,是比较严重的。膀胱气化不利以后,废水不能外排。它所表现的症状,就是小便不利,小便少。我们把这两个症状都罗列在这里,大家就知道这个小便不利,不是那个有热的,尿道涩痛,小便点滴不畅,尿路中断等等,而就是尿少。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是肾功能的一种异常,特别是在外感热病的病程中,由于病毒或者是细菌的毒素的剌激,一时导致的肾功能的异常。水蓄下焦,气机壅遏,在局部表现了一个什么症状呢?少腹苦里急,在局部表现了少腹苦里急,少腹因拘急、胀满、疼痛,而感到痛苦。水邪上逆,下窍不通,上面喝着水,下面小便少,那么水邪就会上逆,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可兼见心下痞,后世称之为水痞。是由于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所造成的痞,所以把它叫作水痞。水邪上逆,使胃失和降,那就见到了什么呢?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这个证候,仲景把它叫作水逆,名曰水逆。
我们把膀胱蓄水证的主要症状,全归纳进去了,但是还少一个什么呢?此外,还应当见到什么呢?还有身热、脉浮或浮数等表证。这样的话,我们就把刚才涉及到五苓散适应证中的全部内容,都归纳到了这里。那么就谈辩证了?证属外有表邪,内有蓄水。治疗呢?用五苓散,外疏内利,表里两解。
在我们刚才所学的这些条文之中,五苓散证和哪些方证相鉴别呢?一个是和中焦停水的茯苓甘草汤证相鉴别。下焦蓄水,中焦停水都是水病为患,都是水结,都是水停。那么中焦停水呢?它的临床表现是,心下悸,手足厥冷。它和五苓散证的鉴别是,口不渴,小便正常,口不渴,小便利。这是和中焦停水相鉴别。因为五苓散证有口渴,所以在《伤寒论》的原文中又要和胃中津液缺乏的渴欲饮水相区别。中焦胃津缺乏的渴欲饮水,那么就少少与饮之,用饮水疗法治疗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不要把胃中津液缺乏的那种渴欲饮水的证候,和五苓散证混淆起来。胃中津液缺乏的渴欲饮水证候不能利尿,利尿就更伤津液,所以这两个证候一定要区别。有多次考试,涉及到五苓散证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把胃中津液缺乏的口渴,也当作五苓散证。这种误会,这种误解,我们这里千万不要发生。仲景在这里列出,中焦胃中津液缺乏的口渴,是和五苓散证的气化失司,津液不能输布的口渴、消渴、烦渴渴欲饮水相鉴别的。
好,太阳腑证的气分证,蓄水证我们就谈完了。五苓散的这张方子是一个利尿的、去水的一个很好的方子。今天我们在临床上,凡是有水邪内结的,不管它的水邪结在什么部位,都可以考虑用五苓散来治疗。比方说脑积水,有些小孩是先天性的脑积水,严重的脑积水的孩子,由于它颅压高,影响大脑的发育,它可能在智力上,在整个发育上,不能象正常的孩子,一般要手术治疗。有时候比较轻的证候,手术呢,似乎也不值得,用五苓散来治疗,对于脑积水的轻的证候,常常可以使这个孩子逐渐成年,然后脑积水的症状渐缓解。我就曾经用过两个孩子,给他做成散剂常年地的吃,有一个吃了三年,他小时候是大脑袋,现在已经上中学了,智力发育呢,在那个班上虽然不是前几名,是中等偏下,但是能够跟得上学习,能象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他的小时候脑积水比较轻,他就吃五苓散,断断续续的吃了三年。一般的情况下,我们用五苓散治疗,体内组织间隙有水液停留的证候,是有很好疗效的。
提到的医案一则
我临床就遇到一个病人哪,他说,大夫,我这个地方堵得吃不下饭,不吃饭也堵,吃一点点就胀。他说,我已经看了好几个月了。我打开他的病历一看,好几个医院的这个中医都给他看过了,都是和胃的,降逆的,那要我给他看也是这样。可是,为什么用上这些方子都没有效果,然后我就仔细又问他,我说,你喝水多吗?
他说,我嘴是老干的,我总是喝水。
我说,那尿多不多?他说,尿不多,相对来说尿不多。
我一看他的腿,轻度的水肿。
他说,我这堵呢,最先是由肚子堵下边逐渐逐渐胀满,逐渐逐渐硬,硬到这的时候就什么饭也吃不下了我说,好,我就给你用利尿的方法。用五苓散原方。
我说,先用三副试试吧。
吃了三副,他给我打来电话,他说,郝老师,因为过去他也听过我的课。他说,你这个方子可真灵啊。说,吃完了之后尿就增多了,口渴也逐渐逐渐的缓解了。然后,我这硬和堵的这个感觉逐渐逐渐往下走,现在呢,就肚脐以下还有点硬,还有点堵。那么,我是再接着吃呢还是怎么样?他说,上边全通了。我说,再接着吃。又吃了三副,整个上下全通畅了,胃里不再堵了。
那么这一条给我们提示了一个什么思路呢,抓副证。你看,这个病人来的时候,“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病人的主诉症状是个心下痞,你按照常规的治疗心下痞的方法没有疗效,那你到底去再找一找他是什么样的病机,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心下痞,这叫“抓副证,兼求病本”。
关键标签(点击可获取更多内容)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做学习和参考! 身体不适时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发表评论
评论审核后公开。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