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病的四大特点

根据《郝万山讲伤寒论》讲稿整理,少阳病有四大特点:
1、经腑同病的特点
少阳病,可以有经证,可以有腑证。邪在经脉的,那就是经证;邪在脏腑的,那就是脏证或者腑证。当然对于少阳病来说,常常是经腑同病,少阳病的特点是经腑同病。你看太阳病经表证,中风、伤寒是独立的证候,蓄水、蓄血是腑证,也是独立的症候;阳明病,胃热弥漫的白虎汤证,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白虎加人参汤,前代医家有把它叫做阳明热证,也有人把它叫做阳明经证,这里所说的经是泛指是证候,都可以笼统的叫做经,它是和腑证相对而言的。而阳明腑证呢,有腑实证,有脾约证,有津亏便结证,有阳明蓄血证,经证和脏证都是分开的。对少阳病来说,经脉受邪的时候和胆腑三焦受邪的证候常常同时发生,在治疗上,也使用小柴胡汤一个方子来治疗。
2、容易化火、容易气郁的特点
容易气郁,易化火。为什么它容易气郁?因为少阳本身是主疏泄的,它一旦得病,就必然疏泄不利,所以我们治疗少阳病要抓一个郁字,一定要疏郁。为什么易化火,因为少阳内藏相火,它所藏的阳气不亢不烈,但是蒸蒸日上,一旦邪气郁遏了少阳相火,它就特别容易化火,所以我们治疗少阳病要抓一个郁,要抓一个火。
3、容易生痰生饮生水的特点
易生痰、生饮、生水。少阳病为什么容易生痰、生饮、生水?这和手少阳三焦腑受邪之后气机失调是密切相关的,三焦是水火气机的通道,特别是三焦是水道,三焦为水道,所以一旦少阳受邪,三焦水道不利,水邪内留,它必然要生痰、生饮、生水。当体内水湿内盛的时候,反过来又阻滞三焦气机,阻滞少阳气机,加重了少阳阳气郁的证候,加重了少阳郁火内盛的证候,所以我们在治疗少阳病的时候不要光想到了气,还要想到痰、饮、水、湿的问题。
4、一个是容易合并有太阳、阳明和太阴之气不和的特点
少阳病的第四个特点是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之气不和,这个非常好理解,因为我们刚才说了“三焦膀胱者,腠里毫毛其应”,三焦气机畅达,则太阳表气调和,现在少阳受邪,三焦不畅,很容易引起太阳之气的输布失调,那就可以伴发太阳表气不和的证候。我们刚才也说了,胆腑是藏精汁的,是喜疏泄的,主疏泄的功能正常,藏精汁的功能正常,精汁的排放是有规律的,那么太阴之气可升,阳明之气可降,阳明可以受纳,太阴可以运化。现在当少阳胆腑受邪,气机郁遏而化火的时候必然也容易引起阳明和太阴之气不和。

所以这就是少阳病的四大特点,在治疗的时候,这四在特点应当紧紧的抓住,应当都考虑在内。

关键标签(点击可获取更多内容)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做学习和参考! 身体不适时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发表评论

评论审核后公开。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