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讨论了教材的绪言和总论的第一章,下面我们接着讨论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在序言里面谈到方剂学定义的时候,谈到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 科。说明方剂学包括了治法和方剂两个环节。治法是什么呢?我们先看治法概述,也就是从总体上把 握治法的一些特点。因为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或者运用方剂的。在后面各论的方剂里,还要具体 的讨论治法。 这里讨论治法的概述。
《黄帝内经》奠定了治法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为一体。总结了一整套临床辨证论治的体系。
但治法这个提法有广义狭义的不同。广义来讲,治疗方法也包括治法,一般我们说,你这个病用什么 治法,有的说吃中药,用方、用方药来治疗,或者用针炙来治疗,都是治法。这是很广义的,泛指的 这就是治法。我们方剂学里面讨论的治法是狭义的。它指的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 对性的采取的治疗法则。治法是治疗法则。这个法则它有个前提,它的产生是在你通过辨清证候,辨 证,证候清楚了,把病因病机搞清楚了,针对病机产生的治法。因为治法针对病机产生,方剂是在治 法指导下组成,所以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中间治法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治法的定 义,它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的采取的治疗法则。针对性,针对什么?针对 病机。作为治法,理论上奠基,前面提到过,是在《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汇聚了当时对临床治 病过程当中的很多治法的认识,散在的汇聚在里面的不同篇章里面。这个都反映出来了。后世通过整 理,对这一治法形成很多说法,譬如“十剂”的思想,譬如说很多医家后来“十剂”他也发展了,“十二剂”,“二十四剂”,都是一种对《内经》基础上对治法的一种发展。到最后清代由博返约,程钟龄的 《医学心悟》,把它归纳为大法的八法。八法实际上仍然基于《内经》的基础,这个我们现在所讲到 的,常用的“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实则泻之,虚则补 之”等等这都是源于《内经》的。所以基本上奠定了治法的一个框架。《伤寒杂病论》对治法方面, 是融理、法、方、药为一体。形成了辨证论治一个体系了,我们辨证论治,在《伤寒论》是临床辨证 论治体系建立这个标志吧。那整个辨证论治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分析一下的话,它是两个阶段,辨 证的阶段关键是捕捉病机,论治的阶段关键是确立治法。所以这两个阶段,针对病机产生治法,然后 方剂是一种手段,只能说是重要手段或者手段之一。所以论治阶段为什么说关键在治法,而不是说关 键在方剂呢?理、法、方、药,因为治法,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必须遵照这个治法。如果肝气郁结, 用方要遵照它疏肝理气,用针灸仍然要遵从这个治法。方剂是重要手段,或者是使用最多的手段,但 不是唯一手段。这是治法的重要性。在辨证论治整个过程当中,反映出来的一种重要性。因为你辩证 的根本目的,在于捕捉病机,论治的关键在于确立治法。所以方剂必须要针对病机,体现治法。这是 一个在《伤寒杂病论》开始建立的这一套体系。临床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体系。
但中医的治法,人们是不是搞清楚了呢?在教学当中的贯彻,还不是很够的。为什么说我们从我们的 产品,从学生这个实际的一种能力反映来看,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我们学生往往容易认为,什么 好像都是一个治法。补法也是治法,补肾阳也是治法,光补命门之火也是治法,温经散寒都是治法, 这一治法,是当作什么关系呢?治法多层次这个概念如果不清楚的话,在临床上,你不能够准确的表 述你这个治疗的思想,实际上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这里指的具体治法,我写了两个层次,实际上 第二层次具体治法层次,它还有细的,下面的层次。但有的认为治法可有三个层次:
1. 治则:所有疾病必须遵守的治法共性。
2. 治法,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3. 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所确立的治疗法则。
治则
第一个实际上是治则。治疗原则。它是针对的所有疾病都必须遵守的治法上的共性。所有疾病,不管你是内伤杂病,外感热病,不管是哪一科的,所有疾病必须遵守的治法方面的共性。这叫治疗的原则,简称治则。我们《中医基础理论》里面讨论的,扶正祛邪,任何疾病都要遵守这个治疗原则。平调阴阳,调整气血 津液,包括调整气血津精,包括知规权变,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三因思想。所有的疾病都必须遵 守的治法方面的共性。把它称为治则,最高层次的。
治法
在治法这个层次里有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的区分,像“十剂”里面讲的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 湿,“十剂”里面谈到的,它既是功效的概括,又是治法的概括,以及“八法”里面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这些都是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它不是所有的。补法就针对虚证这一类。虚证这一类 共同遵守这个治法。清法针对热证,热证这一类共同遵守的。这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一个治法。这 叫治疗大法。
我们现在看临床上有没有这个情况,有许年轻学生这些方剂,都学了,都毕业了,毕业实习的时候。 我有时候带实习,看这些学生,病人要问他,我怎么不好呀?你虚了。病人吓得很,我年纪不大,都 虚了。再问他怎么虚呀?肾虚。喔,结婚都没结,都肾虚了!肾什么虚?肾阳虚。人家更害怕了。这 里讲的都是一种大法。都讲不到具体的。你怎么能停留在高层次治疗大法上去,谈他一个具体的病例 呢?应该落实下来。一个肾阳虚,这个是一个病机,肾的,肾精不足,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几 个大类型。下面有具体的。肾阳虚以后,可以反映在什么方面呢?可以肾阳虚,热力来源极差,严重 的甚至于阳虚到阴盛格阳,对吧?那这是一种具体的病机了。或者肾阳虚仅仅火不生土,完谷不化, 泄泻,或者水肿,这个方面,或者肾阳虚反映在生殖功能低下,而肾阳虚可以阳痿不育,对吧?这也 是一个,他平常生活照常还比较正常,甚至于腰酸脚弱,再结合经常畏寒,他这个肾阳虚很轻,在这 个阶段主要反映在表阳不足上,严格说,程度较轻,这一类都可以归到肾阳不足的范围来,你层次不 清的话,跟人家随便说一声,那你把这个不同层次混淆的情况,你治法上绝对不会精确。
现在这个很普遍,如果跟师学徒,或者自学成才,这些在学习当中,他写病历,笼统一个肾阳虚,三 个字,这个病机确定的,治法补肾阳,这个不精确的。不是落实到具体层次的。而仅仅起个作用,容 易吓人。别人一听我这么年轻都肾阳虚了!也就是说,由于你这层次不清,这教学当中也应该注意, 你病历书写要求,辨证的准确性,层次的具体性上,如果不这样要求的话,中医学发展很困难。我说 一个现象吧,八十年代很多老中医,开始在政协、人大,各方面呼吁,中医要立法,叫你立法嘛,立 到现在立不出来,为什么呢?立法了,那你医疗证明就有法律意义了,对吧?那你就立个证明,肾阳 虚,休息一周。你拿出什么标准?什么指标来?你的肾阳虚,你可以是已经要垂危的病人,似睡非睡, 似醒非醒,表情淡漠,呼之能应,紧接着就要阴盛格阳了。老年到慢性病衰竭到后期,这个时候了。 而有的肾阳虚,照样打篮球,照样生活。你那下面的具体层次不清楚,那怎么行呀?当然将来你逐渐 证候规范,一个肾阳虚,有一级肾阳虚,二级肾阳虚,三级肾阳虚,西医也有很多,一个“+”,两个 “+”,对吧?一级肾阳虚照常工作,两个“+”,你可以轻一点工作,三个“+”,你可能要休息休息了, 四个“+”要住院了。你要把你的证候类型,分层次分清楚。所以不能够,我们的学生,治法,方剂学 了,出去再跟别人讲,你就是一个肾阳虚。不行!肾阳虚,或者脾肾阳虚,完谷不化,肾阳不足,阳 痿不育,你要把它落实到具体的,这个层次。这个我们需要反复几代人工作,规范化。这在过去小生产积累那样基础上,这工作非做不可,否则你得到的地位不会彻底。这是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治法还有多体系的特点。病机的多体系的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点。
六经治法体系。
卫气营血治法体系。
三焦治法体系。
脏腑治法体系。
因为我们在学习方剂的时期,一般来讲,还没有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在这个 基础课阶段,还没有开那些经典课,所以学生不一定了解,这种多体系的特点。西医有时也不了解中医多体系这个特点。说医学体系嘛,就是一个,我这个辨病的方法,寻找病因,我找到病原体,我公布出来。我在美国纽约研究出来,也就是公布出来了,你伦敦的实验室,莫斯科的实验室,北京的实 验室,都搞出来了,可以重复,大家一样用。你这倒好了,你这个医生这样来说,他的这个病我用卫 气营血辨证来解决,那个医生说我《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也能解决。再来一个说,脏腑辨证用之最好。那这个治法多体系制,由于它的病机体系,辨证体系是多体系的。治法体系,病机体系,辨证体系,为什么多体系?归根到底是一种定位模型问题。不管学方剂,学中医必须了解这个特点。病位模 型所决定的。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要定位,定位,人们很不了解的,对中医,中医的定位是乱定的。 有的开玩笑说,学中医的没头脑的,为什么呢?你心主思,对吧?心主神志,心管了,还要脑子干什 么呢?他这种功能定位。这话不是我编的,哲学书上有。
人类的很多东西,包括思维方式,都不是单打一的,不是说上帝给你一种方式,你就是结构定位。有 结构定位,就有功能定位。有自己观察分析寻找原因,就有间接推导综合推导来寻找原因。这个都是 哲学当中存在的。而是在综合时代,在功能定位上,在间接综合推导上,用得多一些。分析时代呢, 人类历史进入分析时代以后,那是结构定位和直接观察分析方法,用得多一些。而现代进入很多边缘 科学研究进入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开始,应该说是从这个爱因斯坦相对论,波尔量子力学开始进入, 出现了新的综合时代的曙光。以《伤寒论》为代表的,维系的现代包括宏观天体的研究,微观像基因 的研究,将来总会走向综合时代这个奠定基础的。所以由于分析时代习惯于这种结构定位,对功能定 位就不理解。这实际上这个因为不了解,这一点将来在治法针对的病机,怎么一下又是卫气营血的, 一下又是六经的,一下又是脏腑的,搅在一起了。方剂学里都在,否则对这些话不好理解。
谈到这个我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功能定位,我们有的时候说全国排队,经济实力上海第一位, 某某哪个省比如二十位。是不是这些省它就在排队?它是它的经济功能,功能定位出来的。这个社会 人群当中排队,比如说工人阶级第一位,那这个位是不是他人就排队排在前面?不是结构定位,是功 能。以具有这个功能群体的,这个定位的。比如说我到一个城市里面,我们要找我们上课这个地方, 拿个地图,别人指给你看,朝阳门外的关东店,这是结构定位,拿地图你能找到。如果说,到教育部, 我指的教育部,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教育系统,指的我们这农业部,就是我们国家的农业,我看教育部 长,农业部长不敢当,我这个仅仅是这个行政机构管理部门。不是整个农业。我们说把农业放在第一 位,农轻重,这种定位这种思想都是功能定位。对共同功能特点的,共同功能形成一种定位概念。
中医古代最早有结构定位。大家如过翻翻历史的书里面,最早的脏腑模型就在那里面。后来发展古代 的科学技术,很难向深处发展,过度向结构定位。形成就是在《黄帝内经》。所以它经过一种定位混 乱阶段,到内经来整个澄清,大家把“五脏生成篇”,“五脏别论”结合起来一读,里边都有。当时的混 乱过程和用什么标准来把它确定,都有。
由于是功能定位,所以产生多模式,我们现在讲多体系,或者说多模式的特点,多体系的特点。卫气营血这种辨证体系,它就针对什么功能定位呢?它气血,温热病邪侵犯人体,作用于气血的浅深轻重 不同层次,产生病理变化的规律。气,卫和气,血,营和血,是温热病邪侵犯人体,作用于气血。伤 及人体气血的浅深轻重不同层次,形成的这种定位模型。“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卫气营血 这个体系。
六经是寒邪伤及人体阳气,由实转虚,由轻至重,由表入里。这种浅深轻重的不同层次,所产生的病 理变化规律。三焦辨证,湿热病邪作用在人体的上中下三焦部位,三焦水湿运行功能障碍,这样来确 定的定位。脏腑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的脏腑,以及它相关系统,产生功能变化的一些规律。所以它 定位模型不同。定位它都是以功能,某个方面的功能。某个方面的功能系统,这样来定位的。因此中 医学它产生在综合时代,由于功能定位,它产生了多种的定位模型,形成不同的辨证体系。那相应这 些不同的辨证体系,它就会产生不同的相应治法。卫气营血辨证它就可以有“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 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只须凉血散血”。它形成了一套相应的卫气营血的 治法。
那伤寒方面呢,就六经辨证方面呢?那就太阳有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阳明就要清解阳明,少阳半表 半里就要和解。那就他这一套治法,针对六经的一套治法。你把和解搬到卫气营血当中去,那你就不 成完整体系了。如果我们学生开始在学习方剂学阶段,这几门课都没学。而这几门课辨证体系不同的 一个原因是什么?并没有知道。他开始来学方剂,后面具体的。你看前面谈到麻黄汤,桂枝汤。太阳 病。泻下剂第二章谈到大承气汤的阳明病。有阳明腑实。然后到了清热剂,第一个出来白虎汤,热在 气分,但是又说它阳明热盛,阳明经热,这名词很多,你都不知道它来源在哪里的。阳明经热,那这 个和热在气分是什么关系?它来源于不同的辨证体系所产生的不同治法体系。所以首先要了解中医学 的治法和病机体系,有这种多体系的特点。那你才能够在相应这个方的治法上,从整个所居的体系范 围内来理解它。某一体系为主,当然用在别的体系也可以。符合它相应的治法体系的内容。治法体系的需要。
这两个特点,学完方剂学也必须掌握的,也很重要的。就相当于有一些代表方,反映了一些医家的学 术思想。学术思想你不了解,光从这个方去理解,那不能深入,不能理解正确的。所以这个第一节的 治法概述,就讨论了治法的概念,讨论了治法针对病机。治法产生要针对病机的。讨论了治法具有多 层次的特点,和多体系的特点。这是学习治法必须了解的。在中医学当中它有它这个特色。否则如果 不了解这两点,不重视这个的话,方剂学完了,对于它的很多方的一种反映出来的治法,回归到这个 整个中医药学体系当中去。它的源和流就不会清楚。当然现在我们很多初学方剂的这些同学来说,教 材上仅仅告诉你阳明,六经规律他不知道。有的老师,如果课堂上,费很大的时间来讲这个六经,《伤寒》又重复了。
怎么运用比较精确的,首先他要明白,以后要学到的这种六经治法体系,包括六经病机体系产生的治 法体系。卫气营血的病机体系产生的治法体系。脏腑的病机体系产生的治法体系。以后要学的。现在 这个方应该是在哪个方面呢?它的本质是怎么造成的?功能定位的不同造成的。这样可以减少很多初 学的时候的疑问。这中医确实深不可测。基础课觉得不容易学进去。可以减少这个方面的困惑。
关键标签(点击可获取更多内容)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做学习和参考! 身体不适时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发表评论
评论审核后公开。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