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甲老师谈凉膈散_清中上焦郁热、泄下通便

凉膈散 《和剂局方》 一类方

主证分析

邪郁中上二焦,生热化火。烦燥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咽痛吐衄,胃常热结,大便秘结或不爽。
有的说它胸膈郁热,胸膈郁热是偏上了,所以在中上二焦,是一种郁热,所以用这个方的标准,不必要明显的身热,可以有发热,也可以不发热,蓄聚在局部之热,从中医的热形式,从症状反映出来,并不是单从体温。那热郁之后,有可能化火,热郁在胸膈,它化火就向上可以到头面,所以说邪郁中上二焦,生热化火。而表现出来的证候,热郁胸膈,胸膈烦热,这是常见。化火向上,可以引起面赤唇焦,口舌生疮,这个上部不仅是热,是火了,有一种化火上炎,同时由于胸膈是心所居的部位,所以有一定的热扰心神的表现。如果热邪化火向上灼伤血络,可以咽喉肿痛,可以吐血、衄血。大便秘结和不爽,是一种伴见症,兼见的症状。在用这个方的一个指针,有没有大便秘结都能用。有大便秘结说明一个热不仅郁于胸膈,有影响到肠胃,胃肠燥热。如果没有大便秘结,凉膈散的使用是一种清上泄下并行。有大便秘结是上下同治,所以从适应来讲,有没有大便秘结都能用。
归纳起来,这是热证郁在局部,可以蕴集成毒,同时化火上炎,部位主要是中上。它也是扬汤止沸,釜底抽薪结合。清上泻下同治的。

功用

泻火通便,清上泻下。(清散中上焦的郁热)

方解


连翘:清热解毒和透散结合

黄芩:清上焦,引热从小便出
栀子:清上焦,引热从小便出
大黄:釜底抽薪,清热泻下
芒硝:釜底抽薪,清热泻下
薄荷:清散

竹叶:清散,清心
甘草:保护胃气,调和诸药
白蜜:缓和药性,保护脾胃;润肠通便
代前后对连翘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张元素说连尧连翘用量最大,宋代前后对连翘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张元素说连翘有三大作用:(1)清心热,(2)清上焦热,包括头面。(3)外科用,治痈疡。痈疡是外科的肿毒。后来叫它疮家圣药。这三方面在这里都要符合。治痈疡它解毒力量好,疮家圣药。它质地较轻,善走上焦,所以认为它能清,能透散。所以清热解毒和透散结合的。用量较大,解毒力量强。银花连翘要清热解毒为主,必须用量大。
臣药分两组。黄芩栀子联合擅长清上焦。很多方里基本结构,黄芩栀子相配的。都往往用在胸膈、胸胁以上,这是能够清热解毒,能够引热从小便排出,协助连翘清解。
大黄、芒硝是用来釜底抽薪,清热泻下,引中上二焦热胁以从下排出,所以从大小便都结合排出热毒。
薄荷和竹叶,有清散作用,增加连翘的清散透邪,对郁热易散了,竹叶还能保护心神,清心,保护心神,甘草它有保护胃气,防止苦寒药物伤胃。用蜜来煎服,少量白蜜煎,有缓和作用,也协助甘草保护脾胃,第二个,它润肠通便,能够引热下行。
所以凉膈散这个方体现了一种中上二焦热毒,从下窍排出的治法。它不仅仅是泻下,它也利水,所以历来把这个方作为“以泻代清”治法的一个代表性方剂了。以泻代清,釜底抽薪。从宋以后,到后世很多医家都认为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一锅水开得很旺的时候,你给它泼点冷水,相当于用点清热、降火方法,清热泻火方法,像三黄这一类,但是如果你把那锅水底烧的火撤掉,那个退热更快。

配伍特点

清上泻下并行,以泻代清,两者结合。

运用

辨证要点
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上部热像,热邪伤津)
由于连翘有散结作用,现在这方治疗头面咽喉这一类的,热毒引起的,或者出血,或者红肿热痛,包括咽痛,扁桃体炎,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随证加减
上焦热毒壅盛,症见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大便不干燥者,可去芒硝,加石膏、桔梗。
如果它反映出气分之热突出,可以加桔梗、石膏。桔梗是为了使它更好作用于上部。石膏清气分之热,如口渴明显的,清气分之热比较适宜。

关键标签(点击可获取更多内容)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做学习和参考! 身体不适时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发表评论

评论审核后公开。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