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_邓中甲方剂学

方剂学充分体现了中医的特色,集中反映在它在临床上体现出整体动态的特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思想,动态的思想,在《方剂学》中反映得非常突出。 因此,它是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在学科 的重视上很大差别的一个方面。现代医学重药轻方,它是以药物为基本单元,即使有方,也把它还原 为药。中医学有轻药重方的特点,有些人说,重药更重方。

第一部分、序言

讨论三个问题

1. 什么是方剂,《方剂学》。
2. 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与任务。
3.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什么是方剂,《方剂学》

有些人误解为处方签上写上几味药,那个药物群体,就说“这个方剂怎么样”。把任何一个处方和方 剂等同。这是不恰当的。因方剂有很严格的规定性的。“方”有规定,规矩的意思。“以规成圆,以矩 成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剂”字在战国以前与“齐”是相通的。工具书中解释“剂”为“排比而整齐 谓之齐”,“ 参差而无杂谓之齐” “排比而整齐”指事物排列当中,不管它有的是高矮、有的是多少, 它都有一定的整齐度。有一定的规矩,这叫“剂”。既使是高高低低的,参差不齐了,但是它符合一 定的规定性,也叫“剂”。

由此可见,方剂是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成的。

《汉书 艺文志》里,第一次提到了这个“方”的规定性,它涉及到组织方剂时要考虑到药物的寒温, 也就是药性了,针对疾病的具体情况,经过一些炮制加工调配,水火之剂,达到“通闭解结,反之于 平”,达到治病目的。

方剂应该是在辨证论治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结构的要求(君臣佐使), 妥善配伍而成。方剂不是一个简单的药物拼凑或者堆砌,也并非任何一张处方都可以被称为符合要求 的方剂。

方剂学是一个学科的名称,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它强调 两个问题:
(1)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和方 剂的理论。中医药学历来用理法方药四个环节来概括它。 理是理论,包括生理[脏像学说为代表]、病理[病因病机学说为代表],以及 治法、方剂、中药。 方剂学讨论的方面不仅仅是方,还在法。研究法与方这两个环节。 (2)方剂学不仅研究理论,还非常强调临床运用。在理论与临床运用方面探讨治法和方剂的本质,探 讨它的运用规律。

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与任务

从这个学科的性质来讲,划为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往往也把它叫做主干课。中医方剂学在传统学习 中是个桥梁课。是以前面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作为它的基础,后面紧 接着是临床课程即中医内、外、妇、儿各科,是使学员从基础跨越到临床的一个过渡。
过去师带徒往往先读《本草》,后背《汤头》,就上临床。学《汤头》、学方剂是随师上临床过程当 中学习。传统中医的教学没有象现代的大生产式的教育体制,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到临床课这样一 个比较系统的过程。所以从传统学习当中来看,中医学的方剂学是一个桥梁课。
学习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和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
学生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教材里根据方剂的不同性质把方剂分为三类 : 基础方 、代表方、 常用方。
基础方是历代方剂学发展过程当中,总结的一些针对基础病机、基础证型所确立的方剂。临床较少单 独以那几味药使用,它反映了病机共性。
代表方是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一些医学流派或者一些医学大家,在理论上创新的同时,相应 临床上产生的,代表这种理论的典型的方剂。 象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集中反映了李东垣“甘温 除热”治法。又比如象朱丹溪的大补阴丸。集中反映了他学术思想方面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 补阴学派的思想。
代表方的学习要结合它的学术思想的特点来理解它。
常用方是经过很多年临床运用中被公认的,确定有效的方剂。
这三类方剂可以互相兼跨,很多的常用方本身就是代表方,有些基础方也具有代表方的特点,也可以 兼跨,也可以集中单独反映哪一个方面的方剂。每一类的方剂在学习的要求上是不同的。总之,通过 学习,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分析、运用方剂的能力,特别是在临床组方的能力,能够为学习中 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1. 紧密连系已学各科知识
  2. 正确处理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3.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课堂实际上只进行了一半,更主要的是要在临床上学习,今后工作过
      程当中,还要不断地通过实践去反复深化、理解。
    
  4. 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方歌类型有三:

(a) 以《汤头歌诀》为代表的(即是以)汪昂的《汤头歌诀》的编写方法为代表的这一类方 歌,它有方名,功用,主治,药物组成,简明扼要比较全面、比较实用。成为人们首选。
(b) 以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为代表的方歌编写方式。它把药物的用量比例, 或者是绝对用量,都编在里面。 对于深入研究经方,研究张仲景的方,以在临床运用中深入 体会,是比较有效的。很多人在初步学习以后提高的阶段,喜欢背陈修园的这类方歌。

它没有方名,时间久,方背得多了以后,就互相混淆起来。 比如有的方还好说,酸枣仁汤,按照《长沙方歌括》”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佐之良,芎 二甘一相调剂,服后恬然入梦乡”。药量比例都有,安神方面的功能也反映出来了。幸好第一 味药君药――酸枣仁,大家容易背出来。但是换一个方,“泽胶猪茯滑相连,咳呕心烦渴不眠”, 时间久了,这是个什么方呀。就想不起来猪苓汤这个方名了。

(c) 趣味方歌类,只适用应付考试,后面的效果很差的。 例:暖肝煎“乌龟狗肉香又香,加点茯苓和生姜”。到后来香又香都是什么香呀,早就不知道了。

5. 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

 

关键标签(点击可获取更多内容)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做学习和参考! 身体不适时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发表评论

评论审核后公开。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