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下午就发烧发热,中医叫做日晡潮热,是指发热以下午3—5时为甚。
日晡,是指申时,就是下午3—5时。潮,是指像海水涨潮落潮一样,有规律性。就是说,这种病人的热型是持续性高热,而到下午3—5时热势更高。
比如说,其他时间体温是39℃,到下午3时体温就开始上升,升到下午5时,这两个小时之间升到40℃甚至41℃,很有规律,每天如此,就称为日晡潮热。
这种热型多见于肠腑热结证,是大肠腑有燥屎内结,同时可以见腹满痛,拒绝按压腹部,一按更痛,舌苔黄燥,甚至舌头发黑黑有芒刺,脉沉实有力。
阳明热结腑实证出现日晡潮热与十二经分十二时辰主令的规律有关。申时是阳明经气主令,阳明是多气多血之经,正气充盛而抗邪有力,正邪相争最为激烈,所以申时体温最高。由于日哺潮热是正邪激争,功能亢奋的表现,所以这种热型属气分证范畴。
潮热的分类
患者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外感与内伤疾病中皆可见有潮热。由于潮热的热势高低、持续时间不同,临床上又有以下三种情况:
阳明潮热:
此种潮热多见于《伤寒论》中的阳明腑实证,故称阳明潮热。其特点是热势较高,热退不净,多在日晡时热势加剧,因此又称日晡潮热。是由邪热蕴结胃肠,燥屎内结而致,病在阳明胃与大肠。
湿温潮热:
此种潮热多见于“温病”中的湿温病,故称湿温潮热。其特点是患者虽自觉热甚,但初按肌肤多不甚热,扪之稍久才觉灼手。临床上又称之为“身热不扬”,多在午后热势加剧,退后热不净。是湿热病特有的一种热型,亦属潮热的范畴。
阴虚潮热:
此种潮热多见于阴虚证候之中。其特点是午后或夜间发热加重,热势较低,往往仅能自我感觉,体温并不高,多见胸中烦热,手足心发热,故又称“五心烦热”。严重者有热自骨髓向外透发的感觉,则称为“骨蒸潮热”。是由各种原因致阴液亏少,虚阳偏亢而生内热。
关键标签(点击可获取更多内容)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做学习和参考! 身体不适时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发表评论
评论审核后公开。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