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躬行录》医案四则
1.风疹
范某,女,48 岁,豆罗乡入。面额起丘疹月余,抗变态反应之息斯敏、异丙嗪、赛庚啶,
仅可止痒一时。一医令服龙胆泻肝丸,亦不见轻。一医处方强的松,闻激素副作用多;未予服 用,2006年5月24日来诊。
丘疼如针尖,如小米,密密麻麻,满布面额,色红如朱,赪(cheng)颜彻颈,俨然女关 羽也。舌淡红,苔薄白。询知反复感冒巳逾半年,身不热,无汗出,仅鼻塞、喷嚏、微恶风寒 而已。丘疼甚痒,面灼热,遇凉面益红。胃纳尚可,口干不思饮。大便溏,日一行。心下畏冷, 稍冷即泄泻。小便清利,手心热,足心冷。月经周期准,量多色淡,已毕 20 日。切得脉象沉 细缓,诊得腹软,心下微拒压。
观恶风寒、无汗、鼻塞、面有热色、缘缘正赤、遇冷尤甚诸症,知风寒羁郁肌腠也。脉 不浮,非邪不在表,乃久病正虚也。稍冷即泻,里虚寒也,手热足冷,上下不和也。邪在肌表, 阳气拂郁,其治难有一法,即表之散之。邪去则表里协调,上下和谐耳,苦寒清利,显属谬也。 拟:
桂枝6g 白芍3g 炙甘草3g 麻黄4.5g 杏仁6g 生姜3g 红枣4枚 一剂,温服覆被。
二诊:药后微汗出,痒大减,面仍红,大部丘疹脱皮。经来二日,量较前为少。仍恶风, 喷嚏多,大便仍溏,脉舌同前。邪虽去大半,然恶风、身痒为余孽未尽,以其时汗出,不宜更 用麻黄,拟桂枝汤小剂治之。
桂枝6g 白芍6g 炙甘草4.5g 生姜3g 红枣6枚 二剂
三诊:痒止,面转淡红,脱皮丘疹已隐,皮肤粗糙不平,恶风、自汗止、喷嚏不再,大 便成形,心下冷感亦轻。可见桂枝汤不仅可祛外邪,用其温里,同样能建奇功,继续进之,则 云路不远矣。守方三剂。
2.发热
张某,男,35 岁,木材公司木工。感冒半月余,每上午十时许,恶寒发热,寒多热少: 骨节酸楚,至子夜汗出热退。次日依然,周而复始。服解热止痛片得汗出,汗后仅舒快一时, 继而又热。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微有恶心,大便日行一次,舌淡红少苔,脉象沉缓。
患者素体健少病,病后上班依然。虽纳呆恶心,以其脉不弦、口不苦、知邪未入少阳; 从清便自调观之,更未进入阳明。可见正气尚足,邪仍羁留于太阳。以其势不盛,不宜峻剂发 散。拟桂麻各半汤小发其汗:
麻黄7.5g 白芍6g 甘草4.5g 杏仁6g 桂枝6g 生姜3片 大枣5枚 一剂
二诊:药后全身汗出津津,恶寒发热止。胃纳增加,惟劳动时汗出,此病后气阴虚损也, 改用生脉散加味治之。
3.风疹
郝某,女,45 岁,明望村入。素喜汗出,一次汗出当风,致疹发遍身,状如麻豆,其色 淡红,身痒不能坐卧,搔之出血痒方得减,夜间尤甚。虽非大病,然连续七晚不得安卧,甚为 苦恼。望其舌,边尖红,苔薄白。诊其脉,弦滑略数。触其腹,腹软无压痛。
观其脉症,此气虚血热,风邪为患也。邪入血分,故夜间痒甚,治当益气活血,祛风凉
血。拟当归饮子加味:
当归15g 川芎10g 赤芍10g 生地10g 黄芪15g 何首乌15g 荆芥10g 防风10g 白蒺藜 15g 蝉衣 10g 三剂
二诊:疹不退,痒如故,全身憋胀。细诊之,弦滑中微有浮象,知病邪趋表,呈外出之 势,治宜解表散邪。然并非风寒外束之表实证,且病程已久,病邪亦微,麻黄汤、大青龙汤显 然不宜,当小发其汗,拟桂枝麻黄各半汤:
麻黄6g 桂枝4.5g 白芍4.5g 杏仁6g 炙草生姜3片 红枣5枚 一剂 当晚,微汗出,疹随失。
4.瘾疹
杨某,女,26 岁,蔚野村入。据其母言,一岁麻疹后,疙瘩时起时伏,迄今已 25 年。 着凉、触冷或遇风吹拂,便疙瘩满身,成块汇片,肤痒难忍,越搔越痒,乃至坐卧不宁。除此 之外,别无不适,舌脉一如常入。
麻疹后体弱阴亏,邪风乘虚而入,稽伏血分,致瘾疹时隐时现,终不消失。宗治血灭风之理,予以活血祛风。拟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
麻黄6g 桂枝6g 赤芍10g 杏仁6g 甘草4g 当归10g 川芎6g 生地10g 生姜3片 红枣 5枚 二剂
二诊:药后微汗出,25 年之苦消于旦夕。近疲乏无力,动则汗出,此气虚也,原方减麻 黄加黄芪 15g ,续服三剂。
后因牙痛来诊,知夙疾再未发生。
关键标签(点击可获取更多内容)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做学习和参考! 身体不适时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发表评论
评论审核后公开。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