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老师谈小青龙汤

四五:「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是由麻黄、芍药、干姜、细辛、桂枝、半夏、甘草、五味子组成的,细辛是一味非常热的药,细辛是有毒的,临床上,细辛只开一钱,细辛长得细细的一根,下面有很多根茎,用它的根部,细辛一根独阳往上走,所以很热。因为里寒很盛,所以开细辛和干姜,把里寒去掉,让里面温热起来,把水气去掉,心下有水气,往上冒,所以会喉咙痒。五味子药没有寒热,五味子是止咳的,所以【本草】写五味子润肺,有时咳得很厉害的时候,气管都会咳破,用五味子。有时候咳得太厉害,会呕,用半夏,半夏会降逆也可以去水,所以胸腔的水,半夏也可以去,半夏还可以化痰,所以半夏与五味子合起来就能化痰止咳,张仲景的半夏是生半夏,半夏洗完就入药,生半夏有毒,也就是靠这毒把水排掉,能解半夏的毒就靠生姜和干姜,所以干姜与半夏并用在里面。生姜是散胃中之寒,干姜是温中去肺中之寒。桂枝、芍药、甘草此三味药是从桂枝汤来的。
「小青龙汤」的用法,就是表寒里寒的时候用的,开「小青龙汤」的时候,表里双解,所以表面上可以看到「麻黄汤」证,「大小青龙汤」都可以看到咳嗽,而且都有痒咳,都有水气在里面。「小青龙汤」,一种是本身素体虚寒的人,得到「麻黄汤」证的时候用的,还有一种,本来是「麻黄汤」证的,没服用「麻黄汤」,而从「麻黄汤」证转成「小青龙汤」证,所以是「麻黄汤」证失治,而变成「大小青龙汤」证的,大或小则视病人身体的症状而变。
本来身体就是里寒的人,舌苔伸出来白白的,平常不会口渴,想喝热水,里面寒很盛,就代表水很多,水发散不掉,停在里面,自然不会口渴,小便白白的,里寒很盛的人,一得到「麻黄汤」证,就表寒里寒了,水停在里面,呼吸的时候,横膈膜会上下移动,水气跟着一阵一阵往上冲,往上冲就会痒,所以咳一咳,会比较舒服。「小青龙汤」吐出来的痰是白色的泡沬,「大青龙汤」吐出来的是黄色的浓稠的,所以服「小青龙汤」会使里寒和水从表及小便解掉,所以「小青龙汤」下去的时候,会发汗发很多,用炙甘草把汗回逆回来,肠胃功能的恢复,就靠细辛和干姜,所以病人吃了「小青龙汤」,好了以后会很饿,因为肠胃功能恢复了。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桂枝三两 五味子半斤 半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沬,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芫花如鸡子大,熬令赤色。 若噫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半夏本身去水的,所以有渴的时候,不会用半夏,因为病人的水饮不是很重是表寒水多,里水比较少,这时候半夏就拿掉,这里的半夏半升,大约是三钱。栝蒌根和天花粉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药行卖,栝蒌根和天花粉是一样的,而实际天花粉是黄瓜的粉,真正的栝蒌根,就是栝蒌的根茎,栝蒌根能生津止渴;中药里面所有能够止渴的药,都是西医所谓降血糖的药,因为糖尿病的人会口渴。若微利,如果稍微下利,就是水跑到小肠里面去了,把麻黄拿掉,真正在用的是加芫花,就是十枣汤里面的芫花,用大约一克到二克。
若噫者,就是打嗝,人身上的水如果没排掉,就会停积在胸膈,停久了就变成饮,饮日久就变成痰,痰在胸膈就会恶心想打嗝,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把水利掉。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这是后人写的,实际喘的时候,不会把麻黄拿掉的。
了解方剂后,再看四五条,伤寒,表不解,代表还有表证,心下有水气,心下就是胃脘的地方,因为有水气,所以水气往上的时候,会有咳嗽的现象。为什么干呕?因为本身胃没问题,但是水饮隔在这,产生的反呕。发热而咳,咳的很痒,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有没有这些或都无所谓,只要有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这些现象「小青龙汤」都可以用。初期的肺稹水,当水气还没有盛的时候有三个汤方:刚开始积在皮肤表面的时候,肚脐以上积水用发汗,用「麻黄汤」下去把汗发掉。如果来不及,已经跑到里面,刚开始肺里面有一点积水的时候,咳得很厉害,这是「小青龙汤」证,到水积得很严重的时候,「小青龙汤」都来不及了,水已经积满,病人但坐不得卧,一躺下就咳,此即「十枣汤」证。
凡有咳嗽喘急,每逢寒暑辄发,吐痰沫而不得卧,喉中如结者,即为因心下有「水饮」,气喘的时候,天气冷就开始喘,这就是标准的「小青龙汤」证,因为人身上的温度和节气是搭配的,寒很盛的时候,就开始喘,这就是「小青龙汤」证。吐出来的痰,清清白白的,就是「小青龙汤」证,如果吐出来的是浓浓稠稠的,或黏稠胶痰状的,就是「大青龙汤」证。

四六:「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所以小青龙汤证的病人,这时候有发热的现象,但是不会口渴,表示里面水很多,肺里面有积水,水饮很多。小青龙汤用发汗的把水去掉后,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喝了小青龙汤会口渴的,就是水去掉了,常常病人呕吐或有什么病,病人吐掉或发汗发掉,病人开始口渴了,口渴就代表胃气回来了,自己会痊愈,病自已会好。这个观念我们也可以延伸到肾脏病的病人,肾脏病的病人,不流汗也不口渴,如果吃了药以后,结果会发汗也会口渴,就是里寒去掉了。
以上讲的是太阳证上篇。
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宜速攻。中者,受病较久,邪气渐深,正气渐弱,宜攻兼扶。末者,病已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宜扶正气。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我们这个接着看溢饮,刚刚看了悬饮,诸位知道我们有很多饮呢,饮就是身体里有停水,水停在身体里面,什么叫做溢饮?溢饮就是说这个水跑到四肢上面去了,水肿到四肢上面去了。前面大家学过,如果你是四逆,里寒非常的盛,心脏功能小肠功能不够,产生四逆症的时候,全身是寒逆的,这个时候水肿,那个时候是赤丸,对不对,赤丸那是极寒的。
现在呢不是只是溢饮,手脚肿起来,身上浮肿起来,这个溢饮的时候,病在表,我们是不是得发汗,当发其汗,这跟那个赤丸不一样,不要拿那个赤丸去发汗哦,那个那个,你的心脏不够,你要给他发汗,不是。这个一定要发汗,那这种呢,发汗的时候有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也可以用,诸位注意看这里,这个汤方在伤寒论都介绍过了,跑到这里的时候又出来一次,有原因的,麻黄用六钱,桂枝、甘草两钱,生姜三钱。杏仁,我们一般杏仁跟麻黄是等量的,所以你桂枝,麻黄用六钱的时候,杏仁就用六钱,你只要记住我的话杏仁跟麻黄,两个是秤不离砣,砣不离秤,两个等量的时候,你再重,麻黄都不会出问题,青龙绝对不会出问题哦,因为麻黄本身是发心脏,发那个肺,但有杏仁在里面补强它,所以你不会,绝对不会津液伤到,绝对不会去伤到津液,所以他是麻青甘石汤加了桂枝,生姜,红枣,就是大青龙汤,这个处方里面呢,大青龙汤我们麻黄,重用麻黄,因为发汗的时候,大青龙汤,麻黄是在皮表,皮肤表面上,能够把汗打开来,用小青龙汤的时候,哦,这个麻黄量就没有这么大,那这个大青龙汤我们煮的时候,一样,先去煮麻黄。
过去呢,就是一定要……你看所有的伤寒和金匮都是先煮麻黄,再去跟其他药煮在一起,现在我们开处方的时候,没有那么麻烦了哦,我们就把麻黄量减少,比如说原来六钱我们减到一半,然后就直接跟麻黄桂枝丢在一起煮了,哦,省的再去先煮麻黄,万一病人搞错,哦,所以我们很怕病人会弄错。尤其是中国
人会弄错,老外更会弄错,所以我们一般来说,我们就把它量减掉,原因在这面。实际上你真正在用处方的时候,可以加重,原方就是这样,没错,原方的麻黄剂量一定比桂枝多很多,才是所谓的正大青龙汤,标准的大青龙汤,那大青龙汤在伤寒论的时候,张仲景出这个方子的时候是时疫,就是瘟疫,向我们这个birdflue(禽流感)啊什么,瘟疫病的时候,当时呢我们就有两种处方,一个是病在表我们用大青龙汤,还有呢,还有一种瘟疫出来的时候,我们用五苓散,五苓散也是很好治疗瘟疫的处方,如果我们遇到病人,如果是瘟疫,通常是瘟疫,我们不管它,你不要听到瘟疫就吓到了了对不对,你一听是,渴,小便不利,五苓散;溢饮,全身浮肿起来,病在表上面大青龙汤下去,这个birdflue(禽流感)就去掉,不需要吃什么八角,那个药厂用八角提炼出来,把中国的东西很便宜的拿到那边去,然后在提炼出来,在卖回中国,卖好几十倍价钱回来,这是很不道德,很缺德的。中间一定有人帮他们,这个帮他的中国人真是混蛋。这是溢饮哦。
那个后面说,汗多者温粉扑之,哦,为什么,就是你如果发汗发太过了,他就说你可以扑点粉上去,让皮肤,让毛孔给它收敛住。那扑温粉的话,那老师这个温粉用什么?过去呢,用的可能就是面粉那,或者是一般的米粉,哦,用米磨得粉之类的,现在呢,你说老师我可以用那个什么痱子粉那,什么粉都无所谓,最重要把毛孔收起来,怕发汗太过。所以这个溢饮治疗的方法就是用汗解,用汗来解。再来呢,小青龙汤也可以,哦,他说老师那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
那老师大青龙也可以,小青龙也可以,那我溢饮得话,手脚肿起来,那我到底什么时候用什么?大青龙汤很简单,你看他把他舌头拿出来,因为它里面有杏仁石膏,里面是热的,肺里面是热的,所以舌苔一定是黄的,病人会有口渴,大青龙汤的病人呢没有胃口,小青龙头呢,里寒,所以我们用寒热来分最简单。外面是寒的里面是热的,大青龙。外面是寒的里面是寒的,小青龙。所以小青龙是肺里面寒的,所以麻勺姜甘辛桂五草半,诸位看,麻黄、芍药、干姜、细辛、桂枝、五味子、甘草、半夏。那我们会用到干姜和炙甘草,肺里面是寒的吗,哦,用五味子。五味子这味药很好玩,五味子是酸收,味道是酸,哦,收敛,那能够降气,降这个逆气,气味冲上来我们用五味子。半夏呢能够去痰,所以小青龙汤是专门遇到肺加寒症,有表寒的时候使用的。
哦,所以溢饮,只要看到溢饮,它都可以用发表的药,只要是肺寒我们用小青龙。那这个汤方呢,一样先煮麻黄,再跟其他药混在一起煮。这里呢麻黄为什么去节?这节能够捏敛汗、止汗,麻黄身呢,身体是发表的,麻黄节是收汗的,所以要把节去掉。你如果进麻黄用的时候,把麻黄打开一看,袋子里面看不到麻黄节的,麻黄向小竹子一样一根一有节的东西,它节都剪掉了,所以,这个,比较,比较,品质好的麻黄就是看到一根一根跟身体一样,象碧绿色、青绿色这样的,针状的这样子就是麻黄。溢饮呢,两个处方,因为有两个症状哦.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再过来呢,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主证很多,这个有咳、逆、倚、息出现的时候一定是病人有表寒里寒,如果没有表寒、没有里寒,他就是咳、逆、倚、息不得卧的话就是十枣汤证,所以说大家绝对不会弄错,不要紧张。……,老师怎么搞很容易,症状都很雷同,对不对,哦,……,这就是需要我们为什么说我们要亲诊,我临床看病人的时候都不会失误,为什么?因为他就在我面前啊,我一看我就可以马上分出来到底是小青龙汤还是十枣汤,所以你会用到小青龙一定是有表证还有里证同时有,表寒里寒,光是咳嗽不能倚息的话,你不能光靠这个症状来判定用小青龙,搞不好就是是十枣汤证。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现在开始介绍呢,这个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遇到这种情形,意思就是说,这个人本来呢上焦有寒症,吐涎沫了,上焦是寒湿的。结果医师呢应该去寒去湿,结果医师开错处方啦,攻下,哦,这个攻下以后心下痞,大家记不记得我们有五个泻心汤症?五个泻心汤症的来源呢就是因为病人有表证,结果你没有发表,结果你攻下,对不对?轻则心下痞,重则就是悬饮啊,留饮就来了哦,十枣汤证,都是这样子,误攻,哦,这种情形呢,如果遇到这种情形的心下即痞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把她的吐涎沫,因为她肺、上焦的寒还有,你先把它治好。治好了以后呢,再去治心下痞。所以先解表,再去攻里,这是治症的原则。所以说,病人呢有吐涎沫,还是小青龙汤证。小青龙证,去掉以后,寒湿的没了,吐涎沫没了,这种呢这时候我们再回头看泻心汤。泻心汤比如说恶心呕吐啊,比较多呕,我们用半夏泻心汤;下利比较多,我们用生姜泻心汤,诸如此类的,以此类推。

关键标签(点击可获取更多内容)

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做学习和参考! 身体不适时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发表评论

评论审核后公开。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